旺報【本報訊】
中國外交部終於在日前正式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是唯一合法政府與人民的代表,同時表達雙邊關係能平穩過渡的期望。隨後,利比亞臨時政府也正面回應,表示將遵守中利雙方過去所簽署的條約和協議,歡迎中方參與利比亞的重建,共同推動雙邊關係發展。
根據北京官方的說法,中國對利比亞局勢「一貫秉持公正立場,遵循聯合國憲章與相關國際法準則,本著不干涉內政與尊重利比亞人民選擇的原則,對該國問題做出判斷和決策」。中國遲至今日才願意承認利比亞新政府,且自認是「水到渠成」,但從國際社會的角度觀察,中方對利比亞情勢發展的回應,從頭到尾都是一次外交挫敗。關鍵因素在於,中國既低估了利比亞的結局和西方介入的影響力,又輕忽了北非與中東茉莉花革命的擴散效應。
北京回應利比亞變局的遲緩,或源於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或為了進一步明確利比亞新政府的動向,因此策略上趨於被動且保守。於今客觀情勢迅速的變化,迫使北京必須盡速調整外交態度。
9月1日巴黎召開的「利比亞之友」國際會議上,中國只派遣了主管非洲事務的副外長,且是觀察員而非正式代表的身分與會,外交禮儀上雖然對法國薩科奇總統親赴北京遞交邀請函表示尊重之意,卻也呈現出中國對後利比亞重建的態度並不積極,也不主動。
隨後的一周內,西方媒體的報導就不斷損及中國政府形象:9月3日先是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在記者會上聲稱,中國蓄意阻擋解凍利比亞在海外的資產,目的是為獲取臨時政府承諾保障中方在利比亞的投資利益;9月6日加拿大《全球與郵件》繼而揭露利比亞反抗軍發現格達費政府官員今年7月間向中國購買武器清單的文件,為此抨擊中國已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
針對國際社會的質疑,中國外交部依然慣用「中方解凍利國資產原則沒有困難」、「需要進一步明確有關資金用途和監管機制」、「與格達費政權代表接觸是中國企業員工個別行為,政府並不知情」等官式語言回應,新華社更公開譴責此為國際勢力對中國的誣蔑,是「中國威脅論」的新變種與「中國新殖民主義論」的延續。不過,真正促使中國宣布承認利比亞過渡委員會的最後一根稻草,應該是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全球近80個國家皆已正式承認利比亞新政府。
利比亞變局或已為北京今後調整不干涉外交政策提供思考空間。表面上,北京堅持「不干涉內政」的外交原則,是建立在尊重他國主權與和平解決爭端的基礎上,實際上則具有減少國際勢力介入區域衝突的戰略意涵,藉此區別中國與西方強權的不同,進而樹立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威望。
問題在於,「不干涉」並不意味中國對區域衝突會秉持中立態度。利比亞內戰之初,北京就同時與反抗軍及格達費政府保有接觸,5月間才對反抗軍提供5千萬人民幣的援助,7月間就與格達費官員洽商武器交易。
中國現階段堅持的不干涉外交原則,最受質疑的是缺乏道德吸引力,因為它源於務實主義,既不受價值觀的約束,也未必符合自身要求的原則規範;換言之,中國對利比亞動亂較多關注於維護自身經濟和政治利益,較少重視道德訴求。以往中國支持蘇丹(或辛巴威)獨裁政權並獲取經濟利益,卻也因此失去國際形象。
北京堅守不干涉主義或為避免捲入區域衝突,但也被解讀成中國確保海外投資利益的風險增高,更不符合中國應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的全球輿論。南蘇丹獨立的事件,就印證了北京調整不干涉外交的必要性。中國在蘇丹與南蘇丹擁有4成的石油開發股權,卻因為蘇丹分裂而被迫「腳踏兩條船」。
利比亞的情勢不同於蘇丹,中國在利比亞的投資風險顯然較大,正如同當下中國在北非與中東地區的能源投資,多分布在政治相對不穩定的國家,未來一旦茉莉花民主革命風潮擴大蔓延,中國企業難免蒙受更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中國的外交政策雖然趨於靈活而務實,但也多了幾分功利主義色彩,少了些道德號召力。法國在北非發生茉莉花革命之初,亦曾因顧及與突尼斯獨裁政權的關係而選擇袖手旁觀,但很快就因局勢變化而調整外交態度,形成今日扮演利比亞變局和經濟重建的關鍵角色。
在利比亞的經驗教訓可為中國未來如何面對敘利亞的情勢變化借鏡。目前國際社會不滿阿塞德政權血腥鎮壓示威群眾的情緒高漲,要求國際社會制裁敘利亞當權者的呼聲不斷。敘利亞的變局可能再次考驗中國的不干涉外交態度,北京如何在維護自身經濟利益與道德號召間找到平衡點,可能是檢視中國是否成為負責任大國的重要標準。
熱門關鍵字: 免費A片 線上A片 自拍A片 lv2011官方網, gucci2011專賣店旗艦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