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聰秋/專題報導
成立一年半的彰化縣鹿港鎮桂花巷藝術村,讓原本一條古樸的曲巷,變成觀光景點,然而人氣漸聚,藝術村本質卻走調,傳承、創作、交流到那裡去了,不免讓人憂心。對此,鹿港鎮公所指出,未來會把藝術村當成文化創意產業,用藝術創造財富,激勵藝術家創作,讓創意成為藝術村的特色。
鹿港鎮公所原地整修十二間日治時代保留下來的日式宿舍,以坐落地點桂花巷命名為桂花巷藝術村,以半年為期,讓藝術家進駐展演場所創作,藝術家每週至少四天,開放展演場所讓遊客參觀。
閒置空間再利用,雖未讓藝術村淪為蚊子館,但卻成了國小學童免費學勞作的場所,假日即使有遊客,多數走馬看花,到了民俗節慶,公部門就來個免費DIY活動,配合演出,流於形式。
駐村藝術家陳聰景指出,他們有生活上的開支,藝術村限制商業行為,藝術家沒有收入,還要額外支出,最後只好放棄。他認為,藝術家不能被傳統束縛,創作要跟現代生活融合,才會吸引年輕人來學,若藝術村淪為民宿般的觀光景點,就會失真。
新書藝作品屢獲大獎的駐村書法家林俊臣說,有人覺得藝術論及金錢,就變得俗氣,其實不然,商業行為可成為藝術家創作續航力。
駐村藝術家許陳春說,公部門辦活動就推DIY課程,免費享久了,民眾掏錢機會降低,頂多逛逛走人,讓藝術家沒了賺頭。
對學彩繪獅頭工藝頗有興趣的鹿港鎮民陳絲紅說,文化傳承不能有錢才做,沒錢就不做,藝術村DIY活動要成常態,由此訓練種子教師,把工藝風氣帶進家庭和社區。
非駐村書法家陳昭坤認為,藝術家不能畫地自限,透過交流和學習,才會有新點子、新作品出現,藝術村若靠辦活動提高知名度,衝遊客量,那與觀光景點有何差異。
鹿港傳藝聯合工作坊會長施順榮,不認同藝術村本質走調說法,他表示,藝術村不斷在進步,以傳藝工坊來說,師徒傳承制吸引年輕人加入,會員努力保有傳統文化,同時創造文化。他強調,藝術村如果導入商業行為,就跟鄰近老街的觀光商店沒有兩樣,藝術村應該是民眾和藝術家接觸的平台,不是交易平台,要買賣可以在藝術家個人工作室進行。
鹿港鎮公所主秘孔秉杰對此表示,當初考量藝術品買賣會有課稅問題,才禁止交易,不過藝術創作屬文創產業範疇,文創也要行銷,鎮公所未來會在藝術村外成立一間工藝之家遊客中心,內部陳列非駐村藝術家作品,展售駐村和非駐村藝術家作品,透過寄賣方式,讓藝術家有收入當創作後盾。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wiipub.com/cover/Wii1670.jpg&width=128&height=18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wiipub.com/cover/Wii1669.jpg&width=128&height=18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wiipub.com/cover/Wii1668.jpg&width=128&height=18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wiipub.com/cover/Wii1667.jpg&width=128&height=18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wiipub.com/cover/Wii1666.jpg&width=128&height=18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s.wii.com/_ui/_img/assets/slider-home-dkcr.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strong9.net/20071020sdd/sdd468_60.gif)